位置:新加坡大学网 > 新加坡拉萨尔艺术学院 > 院校新闻

留学总会毕业:还没想好留在哪里?我已经计划好了

发布时间:2018-02-09      浏览次数:730

新加坡大学网报道:孩子在国外留学,留学前没多想,现在面临大学或研究生毕业,想留下但是突然发现困难很大。

“留学”和“留下”,在很多学生和家长心目中,貌似是划等号的,或者是基本没难度、顺理成章的。

还有的家长,以为“留下”的办理过程也比较快,所以不用那么着急考虑,等到了毕业再说。这往往也就是问题的来源。

“留下”一般指找到合法的工作、获得合法的居留(往往是工作签证);进而或快或慢办理移民,也就是拿永居身份(比如美国的永居卡叫“绿卡”,加拿大叫“枫叶卡”,新加坡的“PR”)。

如果早在10多年、20年之前,留学生要留下的难度远没有现在大,那时候西方各国经济蓬勃发展、工作机会众多、留学生也没现在蜂拥而至,留下的过程办理周期也不长。

可能因此也给家长们种下了“留学生很容易留下的印象”。但现在,留下的难度大大提高,周期明显变长,复杂程度越来越高。

如果“留学”和“留下”之间有一道鸿沟,那么就是:

留学之前又没有提前规划,毕业时再想留下,就有可能出现时间、程序衔接不上的尴尬,甚至留学毕业后,不得不打道回府。

这对于想留下的孩子和家长来说都是最不愿意看到的。但事实上,近年来这些情况发生的比例越来越高。

想留下,早计划

2013年9月12日

拖着大大的行李, 18岁的我,在父母的陪伴和飞机尾翼的巨大轰鸣声中,穿越五千多公里的天空,从新疆这片我生长的地方来到了新加坡,这个陌生的国家,开始了我的求学之旅。

还记得初来出来乍到时的紧张,面对陌生的语言,文化和环境时的不知所措,然而更多的是那份在国内少有的孤单与寂静。这份孤单最直接的体现在“没有朋友”这四个字上。没有朋友,简单而直接。

对于我这样一个生长在中国西北部小县城的孩子来说,新加坡的一切新奇又危险。而对于大城市的孩子来说,这样的我可能有点土里土气。讲话带口音,做事憨厚老实,穿衣朴实而简单,这些都是家乡带给我的特质。

当我的中国同学们下课就去逛Orchard,Vivo City,和Marina bay的时候,我却在吃饭时心里默默的盘算换成人民币后的价钱是否合理。

那么本地学生呢?为什么不和他们做朋友?

说来惭愧。首先,很多本地人都是都说英语的,其次那个时候的我,即使他们和我说中文,我也听不懂。我知道这样讲很逊,但是事实上真的是这样。那时候的我真的是这样的呢。

有人说孤独是上帝送给人们最好的礼物,它叫人快速成长。

2017年12月4日

现在的我,22岁,还在新加坡。读完了语言,大专,即将大学毕业。在这期间,结识了很多好友,读过不少书,去过一些国家。语言,文化,环境,一切的一切早已不是问题。

最喜欢的事情是一个人漫步在陌生的街头,品尝当地的美食,与当地的老人聊天。

最美好的经历是坐在巴斯浴场背后那个小广场的石凳上,看着在地上走来走去找食的海鸥,听着耳边传来流浪歌手轻声哼唱“To make you feel my love”.

从曾经的胆怯少年,变得坚强而独立。从半夜听苏打绿的《一个人的时候》而偷偷落泪,到享受孤独以及自我成长。

那么这些经历,这些改变,都是留学带给我的吧。

而如今…终于要毕业了。

曾经以为毕业的我一定会迫不及待的收起行囊,搭上最早一班的飞机,以光速回归我亲爱的祖国和热爱的家乡。可惜,一切都是我以为。曾经厌倦的新加坡如今却让我依依不舍。曾经讨厌的singlish,如今却亲切而美好。

喜欢的作家说“其实这世界不大去哪儿都差不多关键是你在乎的人在乎你”。

很符合现在的心情。每次回来时朋友会说“欢迎回来,欢迎回家”。不知不觉间新加坡似乎变成了我的第二个家。

讲到这里,我想我已经看清了自己的内心。毕业这年,我决定留在新加坡,这个我留学四年的地方。这里带给我感动,教会我独立,伴随我成长。留学的这些经历对我来说像是一场华丽丽的冒险。

我不愿一切落得一场空欢喜。 我已经做好了决定,那么你们呢?

Carry on, move forward.

现在的我们即将离开校园展开新的篇章。

那么祝愿所有即将毕业的我们,可以按照自己所希望的开始崭新的生活。